介绍了汉末名士管宁和华歆的人生态度和文化遗产。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时期的名士,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是文学才子,都是忠于汉室的人,但是他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选择上却有着不同的态度。
据《三国志》记载,管宁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园中锄菜,看到一条蚯蚓被割成了两段,他便割下自己的衣袖,将蚯蚓的两段系在一起,希望它们可以重新长成一条完整的蚯蚓。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管宁割席”,成为了一种传世的仁爱之举。
相对于管宁的仁爱,华歆则更加现实和务实。他曾经拒绝了曹操的招揽,选择为袁绍效力,但在袁绍败亡后,他又跑到曹操那边效力,并成为曹操的亲信。尽管他在曹操身边一度成为了重要人物,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曾经多次劝谏曹操不要杀害袁绍的后代,又曾经在曹操去世后力主立曹丕为太子。
管宁和华歆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但他们都是汉末时期的名士,都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