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家逐一解析了《县令捕蝗》中的字词含义,并对其中的难字进行了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的小品文。
《县令捕蝗》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一篇小品文,讲述了县令为了治理蝗灾,采取了各种方法,最终成功捕获了大量的蝗虫。文章中使用了不少古代汉语,下面为大家逐一解析。
县令
县令即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
蝗灾
蝗灾指大量蝗虫侵袭农田,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失。
鼓勇
鼓勇即鼓励勇敢,鼓舞士气。
分派
分派即分配,指将任务或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人或组织。
巡抚
巡抚是明清两朝的一种地方行政机构,负责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
饥寒交迫
饥寒交迫指同时遭受饥饿和寒冷的痛苦,形容极度贫困和困苦。
鞭挞
鞭挞即用鞭子抽打,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盂
盂是一种容器,用于盛放液体或食物。
鱼肚白
鱼肚白是一种颜色,指淡灰色或苍白色。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如果只是打击表面问题而不解决根本问题,那么问题会一直存在并可能带来更大的后果。
难字翻译
在《县令捕蝗》中,还有一些使用了古代汉语的难字,下面为大家逐一解析。
1. 痍:音yí,指受伤或疾病后留下的疤痕。
2. 耒:音lěi,指一种古代农具,用于耕作。
3. 鞠:音jū,指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
4. 簸箕:音bò jī,指一种清理灰尘、碎屑的工具,通常用竹制成。
5. 蝗虫:音huáng chóng,指一种昆虫,常出现在蝗灾中,对农业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大家已经更好地理解了《县令捕蝗》中的字词含义。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查询字典或请教专业人士来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