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劳动局和劳动仲裁的定义、职责、适用范围和程序等方面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
定义:
劳动局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设立的负责管理和监督劳动市场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并负责处理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是指在劳动纠纷发生时,由劳动争议双方协商申请,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仲裁的一种制度。
职责:
- 劳动局: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市场,制定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处理劳动争议和纠纷。
- 劳动仲裁委员会:负责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对于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的仲裁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适用范围:
- 劳动局:适用于所有的劳动争议和纠纷,包括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福利纠纷、劳动保障监察等。
- 劳动仲裁:适用于个人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合同纠纷、工资福利纠纷、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等。
程序:
- 劳动局: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局申请调解或申请仲裁。申请劳动调解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劳动局申请,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申请劳动仲裁时,当事人需要填写劳动仲裁申请书,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 劳动仲裁:当发生个人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当事人需要填写劳动仲裁申请书,并交纳一定的仲裁费用。劳动仲裁委员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仲裁,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总结:
劳动局和劳动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和纠纷方面有着不同的职责、适用范围和程序。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