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的定义、特点以及职能,从性质和职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了解其区别对于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在财务管理中,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是两个常见的概念,它们有着不同的性质和职能。下面将详细介绍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的区别。
预算单位
预算单位是指依法设立、按照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和授权,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监督管理,实施预算收支管理的单位。预算单位的职责是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实行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等。
预算单位的主要特点是:预算单位的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管理均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的规定执行。
非预算单位
非预算单位是指依法设立,不受预算法管理,自己独立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的单位。非预算单位的职责是编制和执行自己的财务预算,自主负责其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
非预算单位的主要特点是:非预算单位的收支不纳入国家预算,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受预算法的限制和规范,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区别
从性质上来说,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的最大区别就是预算单位的收支归入国家预算,而非预算单位的收支不归入国家预算。
从职能上来说,预算单位的职责是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实行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等;而非预算单位的职责是编制和执行自己的财务预算,自主负责其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管理。
因此,预算单位和非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职能,了解其区别对于正确理解财务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