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了“白露未晞”的意思和出处,以及它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短暂。
“白露未晞”是一个古诗词中的词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二,全诗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屋外雨沉沉。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白露未晞,草木已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庭院里的杨柳被雨淋湿,虫声透过绿窗纱传来。最后一句“白露未晞,草木已秋”则表达了秋天已经深了,草木开始凋零的感慨。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表示秋季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在公历9月7日或8日。它是秋季的中期,大地上的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所以被称为“白露”。而“未晞”则指的是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即天还没有破晓。整个词语“白露未晞”形象地描绘了深秋季节的清晨,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深度和寂静。
此外,“白露未晞”也常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比如一些文艺作品中会用到这个词语,表达时光匆匆,岁月易逝的意味。
总之,“白露未晞”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词语,它让人对秋天的美好与短暂有了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