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释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的“伯仲”一词的含义。它通常用来形容同辈中地位相近、才能相当的人。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思考和对人才的重视。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甫的《登高》一诗的名句,表达了对人才辈出的赞美和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思考。其中的“伯仲”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被使用,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伯仲”一词出自《诗经》中的《伯兮》和《仲兮》两首诗。在古代,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同辈中地位相近、才能相当的人。具体而言,伯指排行在前的兄弟,仲指排行在第二的兄弟。这两个词后来引申为泛指同辈中地位相近的人,特别是指才德相当的人。
在杜甫的这句诗中,他以“出师一表真名世”赞美那些有杰出才能的人,意味着他们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声名。而“千载谁堪伯仲间”则是在问千年之后,谁能够在这些杰出人物中分辨出谁更为出众,谁更能够被后人所称道。
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思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对于历史的思辨。它提醒我们,在时代变迁中,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留下真正的名声,被后世所铭记。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理解“伯仲”一词的含义,并对杜甫的诗句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