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昌龄隐居于破山寺后的禅院,他在《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也抒发了对内心追求和对生命感悟的情感。
唐朝诗人王昌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豪放洒脱而著名。在他的诗歌中,有一首名为《破山寺后禅院》的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据史书记载,王昌龄曾经在唐玄宗的朝廷中担任过要职,但他却不喜欢权力和繁琐的官场生活,于是他选择离开朝廷,隐居于峨眉山破山寺后的一座禅院中。在这里,他过着清静自由的生活,与自然为伴,享受着山林清幽和禅修的滋味。
在《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王昌龄描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点滴,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写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森然禅房宇,俯仰感遗音。
儒服虽无用,缁衣自有妍。
十年一觉扫,凡物自悠然。
这首诗中,王昌龄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晨进入古刹的场景,初日照在高林之上,使得整个寺庙充满了清新的气息。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禅修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历代祖师留下的遗音。他虽然穿着儒服和缁衣,但却感觉自己自有一种特别的妍丽。这里的十年隐居,让他的内心平静下来,物我两忘。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昌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能感受到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内心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