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成语的来源、意义和应用,形象地描述了在战争或危急关头,一个人能够顶住万人攻击,坚守重要关隘的形象,弘扬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句常用于形容英勇无畏、守卫重要关隘的成语。这句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原文是“士卒一夫当关,都督何以堪之?”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常用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在战争或危急关头,一个人能够顶住万人攻击,坚守重要关隘,不让敌人通过。这个人可以是一位将领、一位士兵、一位警察、一位门卫等等,只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负起守护的责任,就可以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
这句成语的形象描述也很生动,夫指的是一个人,当关则是指防御的关口,而万夫则是指敌人的大军,莫开则是指无法突破防线。整句话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挺身而出,守卫关隘,不让任何敌人通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应用于形容英勇无畏、坚定不移的精神,也常用于形容保卫国家、民族和社会安全的工作,如军人、警察、消防员等职业。
总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语所蕴含的精神与含义,是我们应该学习、传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