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蚕眠桑叶稀”这个成语的来源,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用来形容荒凉贫瘠、人烟稀少的地方。
“蚕眠桑叶稀”是一句经典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农村贫困落后、人烟稀少的景象。那么,这句成语的来源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蚕眠桑叶稀”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蚕生麻中瘴,猿饮岭上泉。此别有恨生,此恨难以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这首诗中,“蚕生麻中瘴”一句就是“蚕眠桑叶稀”的来源。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环境恶劣,蚕虫在麻田中生存艰难,桑树叶片也很难得到保护,所以“蚕眠桑叶稀”,形容的是一个荒凉贫瘠的地方。
后来,“蚕眠桑叶稀”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人烟稀少、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等情况。
除了白居易的诗歌,《唐诗三百首》中也有一首诗句与“蚕眠桑叶稀”类似,即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烟波江上使人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尽晓镜前空翠微。”其中“烟波江上使人愁”与“蚕眠桑叶稀”在语境上有些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蚕眠桑叶稀”这个成语来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用来形容贫瘠落后、人烟稀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