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碧千里”这个成语的意思和起源,以及其中的“一”字所代表的数量词含义。
“一碧千里”是中国的一种景观形容词,形容一片广袤的水域清澈明亮,如同碧玉一般,延伸至千里之外的景象。
在这个成语中,其中的“一”字代表着“一片”,是数量词,表示广阔的水域面积。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欲窮千里目”是意思是想要远眺千里之外的远景,而“更上一层楼”则是寓意要登高远望。
后来,宋代诗人苏轼在《赤壁草》中引用了“一碧千里”的描述,形容楚汉战争时,江水清澈明亮的景象。
现在,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汉语中的经典词汇,用来形容广阔的水域或远方的美景。同时,也常常用于比喻一个人的志向宏大,眼光远大,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总之,“一碧千里”的“一”代表着“一片”,用来形容广袤的水域或远方的美景,同时也可用于比喻一个人的志向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