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不蒸馒头蒸(争)口气”这句俗语的来源和意义,以及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述。这句话表达了注重长远发展的智慧态度,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借鉴。
“不蒸馒头蒸(争)口气”是中国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长远,不要为了一时的小利而放弃大局。这句话的来源则有很多种说法。
说法一:唐代李白《将进酒》
有人认为这句话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不饮盗泉之水,不蒸无名之馍”就是类似于“不蒸馒头蒸口气”的说法,表达了不要贪图一时的小利,要有远见卓识的态度。
说法二:《红楼梦》
还有人认为这句话来源于《红楼梦》:“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之应用:不蒸馒头,蒸筋道;不炒豆芽,炒菜根。”其中“不蒸馒头”就是说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东西,而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说法三:民间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做馒头的老婆婆,她的馒头非常好吃,许多人都来买。有一天,一位客人来买馒头,老婆婆却只给他蒸了几个。客人问她为什么不蒸更多,老婆婆回答说:“不蒸馒头,蒸口气。”意思是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益,而要注重长远的发展。
不论这句话的来源是哪种说法,都表达了一个相似的意思: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注重长远的发展。这也是一种智慧的态度,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