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分析了其来源和诗中的含义。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诗,诗中引用了“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这个典故有什么含义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典故来源
据传,东汉末年,曹操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了一只大虎,惊恐之余,曹操的弟弟曹昂却斗志昂扬,主动向虎扑去,最终被虎所杀。曹操深感悲痛,也感叹曹昂在面对危险时的勇气和决心。
后来,这个典故被使用在赞颂英勇无畏的人物上,比如《宋史》中就有“亲射虎,看孙郎”这样的记载,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孙权的英勇。
诗中含义
在白居易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引用了“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用来形容他在狩猎中的勇猛和英姿飒爽。同时,这个典故也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孙权那种英勇无畏的人格魅力的赞赏和推崇。
这首长诗通过描绘狩猎的场景和氛围,展现了作者豁达和豪迈的心态,同时也将典故巧妙地引入其中,达到了更加深刻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结语
“亲射虎,看孙郎”的典故源远流长,不断地被引用和传颂。在白居易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通过这个典故的运用,将自己的心情和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和生动,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