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吃里扒外”这个成语的含义、来源和用法,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吃里扒外”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占便宜,还想占更多的便宜,为人处事不够诚信。这个成语的寓意是贬义的,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成语来源
“吃里扒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朝的《新唐书》中,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做官的人在官场上用各种手段占便宜的故事。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不道德的人,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占便宜,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成语用法
“吃里扒外”是一个贬义的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诚信的人。这个成语的主要含义是,一个人不仅想要占便宜,还想占更多的便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受欢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吃里扒外”来批评那些占小便宜不说,还想占更多便宜的人。例如,一个人在超市购物时,故意选重量轻的蔬菜称重,以此来占小便宜;但如果他还想通过篡改价格标签来占更多的便宜,那么他就是一个“吃里扒外”的人。
成语示例
- 他们公司的老板总是“吃里扒外”,不顾及员工的利益。
- 这个商人总是想占更多的便宜,是一个典型的“吃里扒外”的人。
- 他的行为太不诚信了,总是想通过各种手段“吃里扒外”。
总之,“吃里扒外”是一个形容不诚信、占小便宜还想占更多便宜的人的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诚信意识,不要做“吃里扒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