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苏轼在黄州时所题的“书湖阴先生壁”诗歌中含有的两个历史典故,分别是“七步成诗”和“赤壁之战”;同时也阐述了该诗表达的山水热爱和对和平向往的意义。
背景介绍
“书湖阴先生壁”是指苏轼在黄州时所题的一首诗,这首诗被刻在了壁上,后来流传至今。
历史典故
这首诗包含了两个历史典故。第一个是“七步成诗”的故事,第二个是“赤壁之战”的故事。
第一句诗含义及典故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含义是桂林的山水是天下第一美的。这句话中包含了“七步成诗”的典故。
据传,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曾经与当时的文学巨匠王羲之进行过诗歌对赋。当时,谢灵运向王羲之请教如何写好诗,王羲之回答说:“七步之才,如登高而走,翱翔风霄,自成一家言。由来苏门山水秀,出谷东南之秀,其诗亦必天下第一。”
后来,苏轼在黄州时,便在自己的房间里的墙壁上题了这首诗,以表达对“七步成诗”之说的认同。
第二句诗含义及典故
这首诗的第二句是:“阳朔峰峦异秀,壮美横溪遥想象”,含义是阳朔的山峰也是非常美丽的,就像在想象中一样。这句话中包含了“赤壁之战”的典故。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当时,吴国的周瑜和蜀国的诸葛亮联手,成功打败了曹操的大军。后来,周瑜庆祝胜利时,便在赤壁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烟波江上使人愁, 余锦河间醉翁游”等经典诗句。苏轼在写这句诗时,便借用了“赤壁之战”中的意象,以表达对战争的憧憬和对和平的向往。
总结
苏轼在黄州时所题的“书湖阴先生壁”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其中包含了“七步成诗”和“赤壁之战”两个历史典故。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